免费注册 找回密码     

查看: 358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解析 | 纳米药物的遗传毒性评价

[复制链接]

200

主题

200

帖子

211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3/5/16 16: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纳米药物通常比细胞小,又比大多数生物分子大,因此纳米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生物分布和清除途径与常规的小分子化药不同,在遗传毒性方面,也存在明显的不同。纳米粒子的尺寸效应和表面活性高等特点使他极易透过细胞膜,可在表面活性和蓄积性的共同作用下,对细胞遗传物质产生直接或间接的相互作用。尤其是携带金属离子的纳米粒子进入体内后有可能通过氧化应激等作用机制诱发染色体或DNA的断裂。
纳米材料遗传毒性
    OECD 2014年发布《纳米材料产品遗传毒性:OECD专家专题讨论会报告纳米材料产品安全性系列文件》,就适宜纳米材料的遗传毒性评价方法组合提出可选择的遗传毒性试验方法,以及推荐使用的试验组合方案,主要考虑一下几点:
1.细菌回复突变试验(Ames):
    传统的Ames试验使用碱性的固态培养基,加之革兰氏阴性菌的菌壁较厚,可导致当纳米材料不易穿透胞壁从而无法与细菌充分接触,此外纳米银等纳米材料有一定的灭菌作用。因此,很多情况下,Ames试验不是研究纳米材料遗传毒性的推荐方法。研究显示,改良的Ames波动试验更适合于纳米材料的遗传毒性评价。
2.体外哺乳动物细胞试验:
    试验前分析细胞对纳米药物的摄取能力,使用可摄取纳米药物的细胞系,并考虑纳米药物在细胞内发挥作用的浓度、时间点。使用哺乳动物细胞基因突变试验检测纳米材料遗传毒性的可靠性和灵敏性尚有待确认。
3.体内遗传毒性试验:
    需确定纳米药物在骨髓、血液等组织中有暴露并且不会被快速清除。体内试验方法选择时,需根据受试物作用机制和体内分布蓄积情况进行选择。其中体内红细胞微核试验、体内染色体畸变试验和体内彗星试验的具体方法均有相应指导原则参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兴宁A8 ( 粤ICP备17110913号 粤公网安备44140202000139号)  

GMT+8, 2025/1/19 11:19

© 兴宁A8

手机绑定 兴宁A8支持手机、电脑、平板一站式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